查看原文
其他

Nat. Mater.(杨培东):"Pt-Ni"纳米合金组成与形貌调变机理!

2016-10-19 CCL 研之成理

前言:

近年来,PtNi纳米合金催化剂因为其在电催化中的高活性而成为研究热点。对于PtNi纳米合金催化剂的调控主要分为两大类:组成变化(Pt/Ni比例和纳米颗粒中两者的分布情况)和结构变化(形貌和晶型)。在各大顶级期刊中,PtNi的催化效率不断被刷新,合成结构和机理解释也在不断完善(推荐阅读:从两篇Science中学习“纳米”如何服务“催化”)。本期小编向大家分享八月份杨培东教授发表在Nature Mature的一篇关于PtNi纳米合成的文章。

正文:


初看文题,有点不好理解。其实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,故事的题目是:一种Nano Frame结构(菱形十二面体)的PtNi纳米合金是如何炼成的?作者通过降低反应温度、减缓纳米晶的生长和演变过程,进而对反应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取样观察、并进行细致的表征和必要的补充试验和对比试验,最终提出该PtNi纳米合金的形成机理。下面我们以倒序法来分析分析这篇文章:

生长历程图如下所示:


图中可见:初始PtNi粒子为球形(Pt70Ni30,图中未画出),进而演变为多角架状(Pt49Ni51),继续生长出现菱形十二面体的初步外形(Pt12Ni88),反应继续、Pt元素含量保持变(Pt10Ni90)、但Pt原子逐渐向边和角迁移,边和角的Pt元素含量不断增大(Pt35Ni65) 。

这些形状和元素分布变化的最直接表现是反应体系颜色的变化,文中指出随着反应的进行,体系颜色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:绿色 —— 黄色 —— 棕色 —— 黑色。这些颜色就对应上面几种中间态(其实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,经常会碰到诸如此类的颜色变化,但很多时候都被研究者所忽略,没能认真挖掘其中的内在原因。而Nature也就如此这般从身边偷偷溜走!)。

为了研究这些颜色的变化,文中列出了大量的表征数据。首先是电镜,文中给出各个生长阶段PtNi纳米合金的电镜照片,如下图:


(我已经在图中标注了相应溶液相粒子的颜色,RD3,RD10,RD30分别表示出现黑色后3 min、10 min、30 min)

进一步通过EDS和ICP,能够确定纳米颗粒中的Pt,Ni两种元素的分布。作者发现初始阶段的球形粒子中Pt、Ni比为7:3,随后Ni不断增加。反应一定时间后,Pt:Ni 固定在1:9。虽然比例固定,但是Pt元素的分布却在变化,Pt不断向纳米颗粒的边和角迁移。最后,颗粒中Pt的分布固定,但Pt元素的含量不断增加。

到此,虽然确定了形貌的演变和元素含量以及分布的变化。但是Pt究竟是如何迁移?形貌为什么如此演变?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作者进一步通过设计实验和深入表征予以证明。首先,作者选择性刻蚀掉Ni元素留下Pt元素,以确定各种中间态中Pt原子的状态和分布。TEM以及EDS图如下:

在Pt:Ni比例稳定区(RD-3,RD-10),虽然Pt、Ni的含量不变,但Pt的状态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从图d演变为图f 。从这一系列TEM图可以初步确定Pt从内部向边角迁移(文中还有更为细致的对比试验和机理确定试验,请参见原文)。

下图为RD-3,RD-10,RD-30三个样品以及刻蚀后的XRD图。RD-3,RD-10,RD-30三个样品的衍射谱图中都出现典型的FCC结构PtNi合金的衍射峰(Pt8Ni32),且不随时间而变化。不同之处在于,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,Pt61Ni39的衍射峰变得明显(RD-10 到RD-30)。这一结果表明内部的Core成分不变,外部Pt的含量在逐渐增加。


综合以上这些表征,关于PtNi纳米合金的形成过程基本清晰。随后文中从晶面稳定性以及

能量角度对演变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(详见原文)。

点评:本文的亮点在于揭示了PtNi纳米合金在生长过程中成分以及形貌的演变过程。当然,作者的立意高度更加高瞻远瞩。作者将这一演变过程提升为调控纳米合金的新方法。对于这种新方法的普适性,文中略有提及但未能深入研究(可能就是下一篇Nature Material)。个人觉得本文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作者对“演变”过程的解密。比如:降低反应速度,分阶段观察;TEM观察形貌、EDS和ICP解释元素比例和分布;选择性刻蚀;适当的对比试验等等。看似都是简单的表征,但如何有的放矢和合理组合却见真功夫。



研之成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征集专栏作家,主要包括专业软件(比如Digital Micrograph, TIA, Photoshop,Chemoffice,Material studio等)和基础知识(XRD结构精修,核磁,红外,程序升温实验,同步辐射,质谱,AFM,STM)的分享,以及相关领域最新文献赏析。目前,由于小编人数有限,总结的周期会比较长,如果有更加专业的人来分担一部分的话,应该可以让大家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内容。

欢迎愿意分享的朋友联系我们:邹主编(QQ:337472528)或者陈主编(QQ:708274),谢谢!

最后,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,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

为方便研友们进行学术讨论,研之成理也开创了自己的QQ群,1号群:已满;2号群:已满;3号群:585629919。欢迎大家加入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!

本文版权属于研之成理,转载请通过QQ联系我们,未经许可请勿盗版,谢谢!

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rationalscience,轻松关注我们,谢谢!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